<label id="xi47v"><meter id="xi47v"></meter></label>
      新華網 正文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2019-04-22 16:01:2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石家莊4月22日電? 題:“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范世輝

        位于黃淮平原的河北省曲周縣,有2000多年的土地鹽堿史,是有名的“老堿窩”。46年前,多位中國農業大學的教師來到曲周,立誓“治不好鹽堿地不回家”。

      (愛國情 奮斗者·圖文互動)(1)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在麥田查看小麥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如今,鹽堿灘變成了米糧川,成為高產高效示范田。

        “三漏房”安營扎寨

        4月,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人們來到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辛德惠院士的墓前憑吊。46年前,作為曲周改土治堿事業的先行者,辛教授來到這里,和群眾一起挖渠打井,改土治堿。1999年殉職后,應曲周人民的強烈要求,家人將他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了曲周。

      (愛國情 奮斗者·圖文互動)(2)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曲周實驗站做實驗。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1973年,石元春、辛德惠等老一代農大人響應國家號召,在曲周建立了治堿實驗站。他們在曲周最苦最窮、鹽堿最重的張莊安營扎寨,住著漏風、漏雨、漏土的“三漏房”,吃著粗高粱拌粗鹽粒和干辣椒的飯,立下“治不好鹽堿地不回家”的誓言。

        “老師們的土壤、地質和水文等專業知識與農民的經驗一結合,立刻就碰撞出了火花,當年就找到了改土治堿的方案。”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副站長張宏彥說。

        15個春秋過去,曲周28萬畝鹽堿地得到全面綜合治理,全縣糧食單產由1972年的每畝73公斤增加到1988年的每畝237公斤。

      (愛國情 奮斗者·圖文互動)(3)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曲周實驗站做實驗。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根據曲周經驗,國家將黃淮海平原等五大區域的農業綜合治理與開發研究列為國家科技攻關計劃。1993年,由中國農大牽頭的“黃淮海平原中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的研究與開發”與“兩彈一星”一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黃淮海平原鹽堿地的成功治理,在扭轉我國南糧北調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張宏彥說。

      (愛國情 奮斗者·圖文互動)(4)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4月19日,河北省曲周縣王莊科技小院的學生在做飯。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論文寫在廣袤田野

        如何把技術實實在在交到農民手中?

        2009年起,中國農業大學在曲周鄉村建起了科技小院。凡是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學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除了入學后半年學習時間、臨近畢業準備論文在北京農大校園外,中間2年幾乎都在科技小院,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開展研究的同時搞技術推廣,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零費用服務農戶。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李曉林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機上學生從“科技小院”發來的工作日志。“學生的日志‘有圖有真相’,我能時刻關注他們為農服務的收獲,所思所想等等。”李曉林說。

      (愛國情 奮斗者·圖文互動)(5)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曲周實驗站做實驗。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漸漸地,師生們習慣并喜歡上了在基層亦學亦研亦工的生活。近10年來,科技小院先后研究或者引進冬小麥、夏玉米、西瓜、蘋果、葡萄、棉花等作物高產高效技術37項。僅小麥深耕一項技術,就使當地小麥產量平均增產6%。

        科技小院將解決小農戶發展的探索和高產高效的研究成果先后發表在《Nature》等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上,其研究生培養模式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46年來,從這片鹽堿地先后走出了3位院士,近50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在這里接受培養。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將論文寫在廣袤田野上。

      (愛國情 奮斗者·圖文互動)(6)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4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學生在麥田采集實驗數據。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為“解民生”奉獻不已

        在曲周首個科技小院里,記者提出給幾個女研究生拍照,她們選擇了以校訓墻為背景,上面寫著“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老一輩科學家在改土治堿中形成的擔當奉獻精神,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在與土地、農民零距離接觸中,他們的三農情懷、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得到很大提高。

      (愛國情 奮斗者·圖文互動)(7)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4月19日,河北省曲周縣王莊科技小院的學生去田地做實驗。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記者了解,46年來,經過校地深度合作,曲周縣農業得到快速發展,先后引進了秸稈還田等先進技術17項、“農大108”等新品種20多個、推廣高新技術成果40多項。全縣科技對農業和縣域經濟的貢獻率達到72%和56%,農業產業化率達到68%,良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的新時代,實驗站踏上了為農服務的新征程,他們立志為農業可持續綠色發展打造“曲周樣板”。

      (愛國情 奮斗者·圖文互動)(8)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

        4月19日, 河北省曲周縣德眾科技小院的學生在葡萄種植園采集實驗數據。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我們要像40多年前在這里改土治堿一樣,在農業綠色發展上有所作為,進行第二次‘黃淮海戰役’。”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教授說。

        一屆又一屆農大人一心為農,創造了一所大學和一個地方長期合作的典范。

        “學生們走的時候,和村民們難舍難分,有的摟著哭成一團。俺們農民特別需要這種扎根農村,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科研人員。”王莊村老支書王懷義動情地說。

      ?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大師生扎根田野書寫奉獻之歌-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39987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久草在视频免费福利|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91嫩草免费国产永久入口|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免费观看黄网站在线播放| 男人天堂2018亚洲男人天堂| 毛片免费观看网址|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在线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羞羞漫画小舞被黄漫免费|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中国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最近高清国语中文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处破痛哭A√18成年片免费| 美女被爆羞羞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69式小视频| 亚洲熟伦熟女专区hd高清|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老年人|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大地资源免费更新在线播放| 人妻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了|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 免费毛片a在线观看67194| 免费国产高清毛不卡片基地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