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i47v"><meter id="xi47v"></meter></label>
      新華網 正文
      六盤山下聽雨聲
      2018-08-05 17:40:0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銀川8月5日電 題:六盤山下聽雨聲

        新華社記者陳曉虎、張亮、楊穩璽

        山大溝深,植被稀少,十年九旱,固原——六盤山下的這方水土,被謂為“苦瘠甲天下”,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稱其“不適宜人類居住”。然而,正是這片背負著太多歷史標簽和發展欠賬的黃土地上的人們,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的60年里,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各種政策的沐浴下,凝心聚力,苦干實干。如今,生態改善,“好雨知時節”;產業精準,“小雨潤如酥”;民族團結,“風景雨來佳”,這里正以全新的面貌告別過往的苦難。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7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7月1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隆德縣觀莊鄉前莊村(7月17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堅持生態優先 “雨水越來越聽話”

        7月的一個清晨,斜風細雨,記者驅車行駛在固原市彭陽縣盤山公路上,兩側滿目蒼綠,不時姹紫嫣紅,常有野兔、山雞蹦出。難以置信,這里曾是全國重點水土流失區,一度“山像和尚頭,有溝無水流”。當地干部群眾幾十年堅持荒山植綠,當地森林覆蓋率已由1983年建縣初的3%提高到現在的27.5%。

        彭陽只是“生態固原”的一個縮影。曾經的固原,每平方公里土地理論上最多承載22人,卻要養活142人,當地農民為飽口腹只能亂墾濫伐,以竭澤而漁的方式向生態要糧食;加上干旱少雨的自然環境,讓這片土地逐漸山窮水盡、滿目焦黃。

        35年的貧困人口易地搬遷,18年的退耕還林還草,15年的封山禁牧等,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在這里實施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2000年,固原市森林覆蓋率為12.8%,目前,森林覆蓋率達25.1%,林草覆蓋度達73%。

        現在的固原承擔著陜甘寧三省區13縣180萬人的水源供給,是西部重要的生態屏障。固原市委書記張柱說:“固原全面實施全域綠化、碧水藍天、生態富民‘三大行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護好這一片青山綠水是我們重大的使命和責任。”

        好山好水方相宜。修建水庫、疏通河道、關停沿河污染企業,2016年起固原市對境內水系實施綜合治理工程,既解決了老百姓吃水、用水問題,也促進了生態建設。六盤山腳下的隆德縣,不大點縣城竟然有8處公園,山水林湖田,人行其間,一片祥和。在西吉縣,曾經斷流多年的葫蘆河,如今重現生機,沿河前行,水漣漪,草蔓生,水鳥競飛。

        生態改善和小區域氣候的改良形成了良性循環。氣象數據顯示,2009年開始,固原市的降雨開始逐年增多,2012年以后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目前固原年均降雨量達到450毫米。今年上半年,固原市降雨量更是達到近十年來同期峰值。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城郊的健身步道(7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的梯田(7月1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2017年4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找準產業路徑 “下雨就是下GDP”

        年近六旬的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殷萬平一輩子以養牛、種地為生,但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的苦日子時直搖頭:“說不成,說不成。”現在,他家的牛托管到村里的養牛場,空閑房入股農家樂,每年僅這兩項旱澇保收1萬多元。

        一樣地種地,一樣地養牛,為何前后變化這么大?因“閩寧協作”來固原的福建農林科學院專家林戎斌說,固原窮就窮在“生產方式”上。種玉米種土豆永遠只能糊口,難以致富。改變產業發展路徑才是固原脫貧的關鍵。

        其實,改革開放以來,從“三西”扶貧到“閩寧協作”,固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產業路徑。但在脫貧和發展的壓力下,固原曾迷惘過,也想走“工業興市”老路,但當地脆弱的生態經不起“高耗能、高污染”的折騰。

        走過一些彎路,固原最終還是回到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上。多年積累的生態紅利催生了一批綠色產業。原州區的冷涼蔬菜,西吉縣的土豆、艾草,彭陽縣的山杏、菌業,涇源縣的苗木、草畜,隆德縣的中藥材,讓在大山受窮的群眾充滿希望。

        水蜜桃已經掛果,巨菌草肆意生長,萬壽菊迎風盛開……許多前所未有的植物正在這片大地上茁壯成長。張柱說:“在生態建設基礎上,固原依托當地優勢農業產業,在延鏈、增鏈上下功夫。比如我們正在推進‘一棵樹、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個一’工程,引進選育適合固原氣候的經濟作物,力求在種出風景的同時種出產業。”

        艾草,過去只是野長在山間,如今已經成為西吉縣山綠民富的新“利器”。走進澤艾堂生物科技公司車間,一股濃郁的艾香撲鼻而來,艾草已變成艾貼、艾條、艾餅、艾枕、足浴包甚至艾草香煙等產品。“產品在網上賣得很好,公司僅今年上半年就實現產值600萬元,農民種一畝艾草能收入2000元,我們計劃在西吉縣推廣10萬畝艾草訂單種植。”企業負責人林玉清說。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金雞坪梯田公園(7月16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生態涵養區(7月19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臥龍山公園(7月19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回漢守望相助 春風化雨一家親

        “六盤山松柏一排排,回漢鄉親親手栽,好政策呀人人夸,各族人民是一家。”這是一首流傳在六盤山區的回族花兒。固原市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回族人口占比達46.3%。民族團結始終是固原市各項事業發展的生命線。

        回族老人拜富貴義務講解“紅軍三過單家集”的民族團結故事直至生命停止,回族阿訇馬崇禮為“和諧宗教”樹立楷模,回族女稅官丁曉蓮“慈愛似母”連續資助160余名各族貧困學生讀書,漢族大學生“村官”李浩全票當選回族村支書帶領百姓奔小康……60年來一批批民族團結的典范涌現在六盤山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固原市緊抓精準脫貧這把總鑰匙,以社區鄰里節、文藝匯演、農村講習所、脫貧主戰場等為載體,春風化雨,在各行各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細胞工程”,固原回漢各族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守望相助,你追我趕。

        西吉縣馬蓮鄉張堡源村回族村民馬存錄是個遠近聞名的致富大戶。2006年,他看到本村漢族村民茍富貴因家庭貧困,一家人擠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老舊土坯房生活,主動掏錢租下一間門面房無償提供給茍富貴,并提供5萬元的物資供他開辦農資商店。經過十多年的打拼,茍富貴在馬存錄的幫助下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農資代理大戶”,個人資產已過百萬元。

        回漢各族群眾不分彼此、水乳相融,民族團結已經融入固原市各族群眾生活日常。“經常到回族村民家走訪,有些回族老人拄著拐也要送我到門口,村里一位回族青年在外打工得了急病,首先給我打電話尋求幫助。”自治區水利廳派駐隆德縣楊河村第一書記徐耀林談起他和回族群眾的日常交往,自豪又幸福地說道。

      +1
      【糾錯】 責任編輯: 卓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夏日“過林卡” 親近大自然
      夏日“過林卡” 親近大自然
      法國首只大熊貓寶寶周歲慶生
      法國首只大熊貓寶寶周歲慶生
      高溫“烤”驗四大洲 熱“火”還要燒多久
      高溫“烤”驗四大洲 熱“火”還要燒多久
      魚“戀”花
      魚“戀”花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06712992691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美女用震蛋喷水的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美女用震蛋喷水的视频| 亚洲春色在线观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最新猫咪www免费人成|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国产三级电影免费观看| 黄色a三级免费看|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香港a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看片免费|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 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97av免费视频| 色多多免费视频观看区一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久久久久女教师免费一区|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