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i47v"><meter id="xi47v"></meter></label>
      > 正文

      奮飛!沿著“734”的航線

      2017年08月09日 17:08:4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8月9日電 題:奮飛!沿著“734”的航線

        新華社記者劉永華、王德思、韓松豫

        2008年5月31日13時,參加汶川抗震救災的51歲特級飛行員邱光華和他的734機組——27歲的副駕駛李月,47歲的空勤機械師王懷遠,28歲的空勤機械師陳林,23歲的物資裝卸和地面警戒員張鵬,前往理縣執行救災任務。

        這是他們第64次飛向地震災區。之前的63次,他們飛遍了汶川、茂縣、理縣以及臥龍、映秀、耿達、青川、北川、平武、安縣等災區,先后運送救災物資25.8噸,運送各類救援人員87人,轉移受災群眾234名。

        當日下午,直升機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氣突變,不幸失事……雄鷹一樣的5位勇士,就這樣永遠地融入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呼叫734!呼叫734!”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股巨大的力量撕裂汶川。頃刻間,天搖地動,山河失色……

        集結,集結!疾進,疾進!人民子弟兵緊急出動,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災區。

        作為陸軍重要的空中突擊力量,原成都軍區某陸航團震后3分鐘就啟動應急預案。

        邱光華原本不在救災人員名單上。按照飛行員管理的有關規定,還有11個月,他就將到齡停飛——而他的老家就在重災區。邱光華卻主動請纓:這一帶地形復雜,我經驗比較豐富,應該到最前線去,而且還能多帶帶年輕同志。

        5月31日12時,接到時任團長余志榮命令——運送10名防疫專家前往理縣,當天已經執行了2個架次任務的機長邱光華和副駕駛李月、機械師陳林立即作飛行準備。得知機上還缺一名空勤機械師,正在午休的王懷遠一躍而起。快要起飛時,這些天來一直在幫各機組裝卸物資的士官張鵬也蹦上了直升機。

        5名聞令而動的戰士,如同此前的63次飛行一樣,沒有任何猶豫——請戰,請戰!

        然而這一次,同時執行任務的4架直升機遭遇極端天氣變化,兩架迫降在映秀,一架飛回了成都,由邱光華駕駛的尾號為734的直升機與指揮部失去了聯系。

        “呼叫734!呼叫734!聽到請回答!”部隊運用各種通訊手段聯系機組,同時通過空軍中繼機、中國移動手機不斷呼叫。

        從中午到深夜,一連10多個小時里,一直沒有回應。

        “734,你在哪里?”

        搜救,從直升機失聯那一刻就開始了。

        “734,你在哪里?”人們一遍遍地在心中詢問。

        11天時間里,軍地先后投入近10萬人次、各類飛機和飛行器100多架次,在汶川縣城至映秀鎮的山谷間,直升機和地面部隊拉開了一張天地搜救的大網。

        由于失事地點位于山區,除部分滑坡地帶外,大部分地區仍然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蓋。失事的這架734號直升機恰恰涂的是便于偽裝的迷彩色,搜救直升機僅憑借肉眼的觀察,很難發現目標。在地面,上萬人參加的搜救行動進行得同樣艱難。

        失事區域河流縱橫、湖泊眾多,直升機會不會墜落到水里?岷江岸邊,搜救人員對幾十公里長的河流進行了河床斷面掃描,沒有獲得絲毫進展;在地震形成的一個個堰塞湖邊,官兵們冒險進行投錨拖拽,可是每次拉上的都是失望……

        6月10日10時55分,歷經千辛萬苦,失事直升機殘骸終于在峽谷密林中找到,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生死飛行,英雄無悔。5位烈士永遠地留在了他們的第64次飛行中。

        英勇的734機組

        734,是一架上個世紀90年代初裝備部隊的米-171直升機。把這批飛機從廠家接飛回國的,正是邱光華。

        1957年4月出生的邱光華,有著5800小時的飛行經驗,是我國培養的第一代少數民族飛行員,先后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在陸航團年輕飛行員眼中,作為4種氣象飛行指揮員的邱光華不僅是全大隊最年長者,也是經驗最豐富、技術超一流的飛行員。

        王懷遠曾經是殲擊機飛行員,后因身體不適停飛。

        或許只有當過飛行員的人,才能理解他們對于藍天的向往。從地面機械師到空勤機械師,不放棄的王懷遠重回藍天,帶出了一批為飛行員護航的年輕機械師。

        28歲的陳林,2001年從軍校畢業后短短4年就通過考核,從地面機械師成為空勤機械師,是同批技術人員中第一個“提空”的。

        1980年出生的李月,是陸航團年輕飛行員中的佼佼者。作為家中的獨子,李月2008年年初剛領了結婚證。夫妻倆有一個心愿:就是等部隊任務不緊張時旅游結婚,不想卻成為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

        張鵬,1984年出生,二級士官。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已被支部列為黨員發展對象的他,提出了一個讓人難以拒絕的請求:請黨組織在抗震救災的戰場上考察我!他每天在機場連續工作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參與裝卸救災物資170架次……

        “734機組是我們永遠的驕傲”

        每一次旋翼轟鳴,都意味著希望來臨。

        每一次云中穿梭,都有生命得到拯救。

        “734機組是我們永遠的驕傲!”邱光華的戰友們說。戰鷹雖折翅,但更多的戰鷹擦干淚水,沿著他們的生命航跡繼續不停地飛!飛!飛!

        在余震中起航,在峽谷中穿行,在雨霧中降落——汶川抗震救災中,這個陸航團承擔了最艱巨、最緊迫、最重要的搶運傷員、輸送物資、投送兵力等任務,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個出動直升機勘察災情;第一個從空中抵達汶川、茂縣、映秀、北川等重災區;第一個從災區運回傷員;第一個搭載通信小分隊飛抵汶川;第一個將通信設備運抵災區。

        如今,這支被授予“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的英雄團隊,已經升格為西部戰區陸軍某陸航旅。

        “我們30多年的團史,簡單到用‘急、難、險、重’4個字就可以概括。”飛行大隊長郜學強說。

        走進成都鳳凰山直升機機場,門口兩條紅底白字的條幅格外顯眼——不忘人民養育恩,為了人民敢獻身!

        那便是邱光華和他的戰友們許下的鏗鏘誓言。

      集成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82011214580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最好免费观看高清在线|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三级2019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人人公开免费超级碰碰碰视频|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日韩电影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 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日韩黄色免费观看|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色爱图小说专区|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免费看男女下面日出水视频| 国产免费阿v精品视频网址|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视频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