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圈 | 石欣:激活社区力量,构建应急闭环-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08 18:54:04
来源:新华网

公益圈 | 石欣:激活社区力量,构建应急闭环

字体:

  新华公益原创IP栏目《公益圈》首期主题沙龙近日在京举办。本活动由新华公益联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共同推出,以“打通防汛减灾最后一公里”为主题,汇聚防汛减灾领域8位专家、救援队伍代表等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社区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把社区的力量激活起来,才能构建起真正有效的应急闭环。”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在《公益圈》首期主题沙龙上,结合多年的救援实践和深圳社区应对台风“韦伯”的实战经验,阐述了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石欣认为,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在灾害应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社区居民最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员状况,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社区的应急能力却相对薄弱,居民往往处于“被动等待救援”的状态,这与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

图为石欣在现场发言。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石欣提出社区防灾需要“宣传+实战”双管齐下。宣传是提升居民应急意识和技能的基础,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防灾知识深入人心。他举例说,深圳的一些社区会定期举办应急知识讲座、发放防灾手册,还会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普及台风等灾害的防范和自救知识——比如讲解台风预警信号对应的风力等级、如何加固门窗、低洼处居民的转移时机等。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居民的应急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关注身边的安全隐患。

  但仅仅有宣传是不够的,实战演练同样重要。石欣指出,演练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居民在模拟的灾害场景中真正掌握应急技能。深圳的社区服务队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疏散逃生、伤员救护、物资调配等多个方面。他举例,在今年台风“韦伯”来临前的一次专项演练中,社区居民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志愿者则迅速开展伤员救护和物资分发工作,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为应对实际灾害打下了坚实基础。

  石欣分享了应对台风“韦伯”的真实案例。在台风影响期间,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长源社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发挥了关键作用。台风来临前,志愿者们根据日常排查的风险清单,挨家挨户提醒居民加固门窗、转移阳台杂物,重点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台风登陆时,他们冒着风雨排查社区内的安全隐患,及时清理被风吹倒的树木和松动的广告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台风过后,他们又及时上街清理路障、协助检查房屋受损情况,助力社区快速恢复正常秩序。正是因为这些志愿者的努力,该社区在台风“韦伯”中没有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基层力量在快速响应中的关键作用。石欣说,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就像一张“安全网”,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展开,填补专业救援队伍到达前的“时间空白”。因此,组建和培育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是激活社区力量的重要途径。

  在组建志愿者队伍的过程中,石欣认为要注重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志愿者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要具备一定的应急技能。深圳公益救援队会为社区志愿者提供系统的培训,包括台风等灾害识别、应急通讯、医疗救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志愿者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能够在灾害应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了志愿者队伍建设,石欣还强调要建立健全社区应急管理制度。要明确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应急指挥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和物资储备机制等。同时,要加强社区与政府部门、专业救援队伍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他指出,深圳很多社区都与当地的消防、公安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像台风“韦伯”应对中,社区与气象部门实时联动,根据风力变化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确保了应对工作的精准高效。

  石欣表示,激活社区力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只有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社区真正成为防灾减灾的坚强堡垒,才能构建起完整的应急闭环,提高全社会的应急管理水平。他呼吁更多的社区重视应急能力建设,让每一个居民都成为应急管理的践行者和受益者。(高海英 权敬)

【纠错】 【责任编辑: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