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8月4日-8月8日),能源领域热点频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标志着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构建完成,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奠定坚实规则基础。地区方面,8月6日23:45,随着密云区北庄镇最后一路受损的10千伏杨家堡路全路恢复送电,北京受灾区域行政村和有人居住自然村全部恢复市电供应,实现户户通市电。
8月5日
七部门重磅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加快建设支持高碳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金融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坚持“先立后破”,推动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改进方向以及产能置换政策的项目和企业。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支持绿色制造的金融产品,加大对环保、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低碳等领域的投入,支持绿色工厂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8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依托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央企业等,建设一批国家碳计量中心,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和科技创新,补齐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短板,强化碳计量检定和校准能力建设,制定一批碳计量技术规范,建立相对完善的碳计量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四部门发文加强乏燃料运输管理
为加强核电站乏燃料运输管理,保障乏燃料运输安全,近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四部门发布了《核电站乏燃料运输管理办法》。据了解,乏燃料是指在反应堆堆芯内受过辐照并从堆芯永久卸出的核燃料。根据《管理办法》内容,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国务院铁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对乏燃料运输进行监督管理。
国家能源局答复关于电力外送的建议
截至8月5日,国家能源局已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建议中关于电力外送的建议进行一系列答复。答复内容包含“疆电外送”后续通道规划建设、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与兴安盟“绿电进京”项目、吐鲁番外送基地等方面。
8月6日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正式印发 将于10月实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下称《规则》),这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电力市场计量结算的基础规则,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规则》明确了市场经营主体、电力交易机构、电力调度机构、电网企业等各类市场成员结算方面的权利与义务,首次明确了电网企业核对结算依据的职责,并规范了核对流程,统一了度量单位和结算科目式样。
《规则》出台后,标志着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础,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规则为主干,信息披露、市场注册、计量结算为支撑的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构建完成,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奠定坚实规则基础。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
据生态环境部8月6日官网消息,为进一步提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各地方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写形成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修订版)》,现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能源局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第一批)
据国家能源局网站8月7日消息,根据《国家能源局技术示范和改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国能综通法改〔2023〕61号)等有关要求,经组织专家评审,拟支持国投生物3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等9个项目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工作,现予公示。
8月4日
上海、福建、重庆风光发电100%并网消纳
据全国新能源消纳检测预警中心8月4日消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有序建设,现将2025年6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如下。
注: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4〕44号),新能源利用率按仅考虑系统原因受限电量的情况计算。
上半年风电机组产量增速超过70%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8月4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重点监测的122种主要产品中,8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60.5%,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8.2%。上半年,机械工业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其中,风电机组产量增速超过70%,占发电机组产量的比重超过一半。
8月4日
海阳核电3号机组核岛模块吊装完成
据国家电投集团8月4消息,海阳核电3号机组大型模块全部吊装完成,全面进入安装、调试阶段。与3号机组同步建设的4号机组均采用自主设计的国产化技术,2027年全面投运后,4台机组年发电可达400亿度,能满足山东省一半居民生活用电需求。紧邻的5、6号机组已于今年4月获得核准,全部建成后,海阳核电不仅减碳效益显著,还能提供强大的供热能力。
灵绍直流工程9年为华东送电4000亿千瓦时
据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消息,截至8月3日,±800千伏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夏灵武—浙江绍兴)累计向华东输送电量突破400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400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燃煤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亿吨,在实现西北能源基地资源优势高效转化的同时,为华东负荷中心的电力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内首台27.5千伏智能移动高压室在陕投用
8月4日,由许继电气所属交大许继、德理施尔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套27.5千伏智能移动高压室,在西安铁路局延安变电所正式投入运行。这一创新成果的落地,标志着我国铁路电力保护系统在智能化、集成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铁路供电保障开辟了高效灵活的新路径。
8月6日
世界首台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试运成功
8月6日,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台660兆瓦)1号火电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试运期间,机组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平均负荷率达到90%。这标志着搭载世界首台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1号机组已完全具备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条件。
国家电网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
本周以来,受大范围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全网用电水平持续攀升,8月4~6日,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用电负荷连续三天创历史新高,最大负荷达12.33亿千瓦,较去年11.80亿千瓦的极值增长5300万千瓦。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井下大功率电加热蒸汽发生技术获突破
据新华网8月6日新闻,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自主研发的3兆瓦井下大功率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在杜84-兴H106井完成33天连续试验,产出干度超70%的饱和蒸汽,标志着3兆瓦井下大功率电加热蒸汽发生技术在工程应用中迈出关键一步。这项技术推动了蒸汽生产以电代气的突破,为稠油开发开辟了绿色转型新路径,还可助力页岩油、煤层气的开采以及深层、超深层稠油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开发。
8月7日
国家能源集团7月份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8月7日消息,7月份,国家能源集团完成发电量12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刷新单月发电量历史纪录。7月份,国家能源集团日发电量连续16天超40亿千瓦时,7月28日发电量达42.7亿千瓦时,创今年以来单日发电量新高和迎峰度夏历史新高。清洁能源发电同比提升18%,创历史新高。
我国核电行业首个系统性研学品牌正式发布
8月7日,中国广核集团在第十三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上宣布,将推出工业研学课程体系,并发布全国核电行业首个系统性研学品牌“核光同行”。中广核十大核电基地还与所在地教育部门及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研学资源渠道。
8月4日
海南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8月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行动方案》指出,做优做强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提升产品碳足迹竞争力。支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积极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推动临高打造新型建筑“设计-研发-制造-交易”全产业链,到2027年临高新型建筑产业集群产值达60亿元。支持海口围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禁塑等领域培育绿色制造产业集群。依托环岛西线海上风电资源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力争到2027年昌江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25亿元,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87%。
上半年浙江用电量3233亿千瓦时,增长7.1%
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8月4日消息,上半年,浙江全社会用电量323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增速分别高出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大省4.4、3.8、2.3个百分点,跑赢浙江GDP增速,表明浙江电力供应充足、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8月5日
四川约1.5亿千瓦装机电源应发尽发
据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8月5日消息,近日,川渝等地持续高温,用电负荷持续攀升。7月,四川电网用电负荷两次创新高,超7200万千瓦;8月,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预计超7400万千瓦,同比增长6.8%。据了解,目前四川电网全网总装机约1.5亿千瓦,其中水电约1亿千瓦、新能源2250万千瓦、火电2320万千瓦,各类电源已实现应发尽发。
山东电网全网最高用电负荷再创历史新高
8月5日11时24分,山东电网全网最高用电负荷达1.2361亿千瓦,度夏第五次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度夏最高负荷(1.1452亿千瓦,2024年8月3日)提高909万千瓦,较今夏上一次创新高(1.2298亿千瓦,2025年7月7日)提高63万千瓦。
在该时刻,外电入鲁电力达2719.3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合计5015.4万千瓦(风电575.1万千瓦、光伏发电4440.3万千瓦),省内直调机组发电出力合计4303.1万千瓦,地方电厂发电出力合计635.8万千瓦。
内蒙古建成大型二氧化碳利用埋存基地
据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府消息,截至8月5日9时,内蒙古巴彦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注入二氧化碳总量突破7万吨,标志着内蒙古建成大型二氧化碳利用埋存基地。
8月7日
北京受灾区域全部恢复市电供应
据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消息,8月6日23:45,随着密云区北庄镇最后一路受损的10千伏杨家堡路全路恢复送电,经过电力抢修人员不懈努力、昼夜奋战,北京受灾区域行政村和有人居住自然村全部恢复市电供应,实现户户通市电。
《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发布
8月7日,《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其中指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部由市场形成。全省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根据电力市场建设及行业发展状况,适时推动生物质发电等其他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
山西首次大规模集中调用新型储能与虚拟电厂
据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8月7日消息,近日,山西首次开展集中大规模调用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释放225万千瓦调节能力。据介绍,8月1日晚间用电高峰时段,该公司集中调度47座储能电站、16座虚拟电厂参与用电负荷调节,供电、用电双向调节最大功率达到225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141万千瓦、虚拟电厂84万千瓦,占实时用电负荷的比重达到6%。(新华网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