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承德热电被上游水库泄洪而下的激流撕裂了宁静,洪水如脱缰猛兽涌入厂区,机组停运、职工生活陷入停水停电、物资短缺困境。危急时刻,33名青年突击队员挺身而出,按照厂党委和国电电力团委部署,用连续7天的接力奋战,在浊浪洪流中筑起一道坚固的“青春堤坝”。8月4日14点22分,2号机组顺利并网,成功抵御了洪涝灾害导致的机组停运险情。回想起惊心动魄的156个小时,每一刻都留下了难忘的青春回忆。
汛情突至 青春战队的闪电集结与暗夜坚守
火速集结的15分钟。7月27日21时,团委书记孙玉鹏盯着屏幕上“厂区积水最深达1.7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的消息,指节在键盘上悬停三秒,随即敲出《抗洪抢险倡议书》——这份电子战书立即点燃了公司团青工作ICE群。“青年突击队15分钟集结!”他抓起雨衣时,手机屏已被“风场张荣峰、物资部丛野……”的报名声浪刷亮。窗外滂沱大雨中,道路上的车辆鸣笛声混着雨声,像某种冲锋的变奏曲。“分两组!一组负责接应救援物资,二组跟我划船转移人员!”在地势较高的厂东门简单培训后,队员们开展各自行动。当第一批穿橙色救生衣的身影出现在综合办公楼时,受困人员纷纷向他们点赞示意。
图为青年党员在雨水泵房使用柴油泵向外排水
黑暗中的光明卫士。7月27日23时,通讯楼外风雨交加,脆弱的墙体在雷声掩映中震颤,地缝中喷涌的洪水不断冲击着沙袋防线,室内照明设施的电量已耗尽。“通讯设备事关全厂的信号传输,绝不能失电!”黑暗中,电气团支部书记曹括用身体感知着直流室内外水深差距,蹚水扛起几十斤重的抽水设备来回转移。00后女队员李玟洁不顾腿上泡发的伤口,在漂浮物中跪伏着封堵渗漏点。随着水位逐渐上升,他们直接拿起工具人工淘水,将水位限制在可控范围内28小时。雨水泵房的战况同样惨烈,在停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青年党员张铁,赤足奋战排水三个昼夜,双脚早已泡得发白肿胀,抢修形势缓和后,他才将手机充电线插入同事递来的充电宝上,拨通了那个牵挂的号码。
图为青年突击队员接卸兄弟单位支援物资
攻坚时刻 青春力量的物资接力与生命护航
35吨物资的生命接力。7月28日18时,当最后一道晚霞被乌云吞噬,第一批兄弟单位支援车队的远光灯刺破雨幕陆续驶入厂区,暴雨中的接力赛即将在闷热的物资库房里上演。刚刚运抵的4艘皮划艇,最大的重达310公斤,需要6名队员配合装载机同步发力。“左三右三,腰板挺直!”随着队员郭晓磊的号子声,大家像移动的人体传送带,在湿滑的地面上精准着陆。“接车!第六辆支援物资到了!”23时30分暴雨中又亮起车灯,此时库房内温度计指向35℃,混合着橡胶与金属的热浪灼人呼吸,早已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汗水。凌晨1点,所有物资完成接卸后,队员们终于瘫坐在水泥地上,在黑暗中传递带有体温的八宝粥,大口进行水分和能量补给。
皮划艇救援179人次。“码上办”信息平台不断闪烁求助信号:2名检修工被困循环水泵房,10名发电部人员受困#2机北门,1名女职工生病在宿舍楼等待就医……“党委部署我们负责交通调度,划船时一定避开电线杆等区域,出发!”厂东门装卸平台上,队员们正用装载机的铲斗作渡船,组织接送交接班的运行人员。负责驾驶皮划艇的突击队员付康,从刚开始生疏的“原地打转”,到后面的熟练掌握,4次穿越漂浮着树枝的洪流,半日内成功转运6人到指定地点,生活区居民主动为他指引返回路线的手电光线,让他内心一暖。最惊险的是护送技术人员途经输煤栈桥时,因杂物缠绕导致冲锋舟发动机熄火,3名队员跟随退役军人李新跳入激流,在柴油味刺鼻的水中拉船100余米。29日22时,两艘皮划艇满载最后一班人员,在漆黑的#1机北门会师,大家相视一笑、互相鼓励打气。
图为青年突击队员为化学综合水处理变送电
复产冲锋 从奋力清淤到机组轰鸣的青春闪光
争分夺秒的灾后恢复。“林扬接通临时电源,戈荣禄放置潜水泵排水……”7月30日一早,该厂风电青年分两组驰援火电复产,一组滕龙带队蹚着淹没膝盖的泥浆冲进给水泵变频器室,凭借丰富经验4小时排干积水并开展设备检测,确保汽水系统按时恢复。二组孟光带队赶赴一次风机变频器室,克服难闻气味清理淤泥,李春光、苏茁趴跪在盘柜底部连续作业3个小时,膝盖已压成黑红色,全身被汗水浸透。在修复变压器3台、电气盘柜62个、抽屉式开关16个后,变频器室设备终于恢复如初。主厂房外,档案馆一层的六期科技档案也亟待转移,部分档案正加速霉变,6名队员立即采用“人链传递”法,在4小时内转运档案2000余册。
图为青年突击队员清理厂前区淤泥
泥泞中的青春战歌。烈日将物资库房铁皮晒得发烫,队员赵亮的胶靴陷在十公分厚的淤泥里,每拔一步都像在对抗大地的挽留;在1号库房,女队员申佳怡正蹲在货架间擦拭电机零件编码上的泥渍,汗水顺着她的脸庞不停往下淌,和队员们一道完成清理水淹物资1900余件。“再来一车!”厂前区的呐喊声穿透热浪,新员工李远会同党员突击队,用铁锹将散发着腥臭的淤泥甩进下水井,再通过排污车运出厂外;队员们用长杆疏通堵塞的下水井——当第一股浊流打着旋儿被抽走时,恍惚听见了地下管网舒畅的喘息。“消杀组的同志跟我上!”8月2日11时,队员孙仕林、张雨心背着40斤的喷雾器冲进化粪池区域,在31℃高温中创下单日消杀7000㎡的纪录,被污水浸透的工装晒干后,竟在地面留下朵朵“盐花”。
当第一台机组重新轰鸣时,宣传员的镜头终于捕捉到了完整合影——队员们年轻面孔上,混合着泥浆、汗水和笑容,他们纷纷表示,在短暂休整后要继续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投身抗洪复产保卫战之中。正如该厂党委书记刘海山在汇报会上所言:“这些年轻人在洪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